目前,對全球化有許多定義。總的來說,全球化是指全球聯系的日益增強,人類生活在全球規模基礎上的發展和全球意識的崛起。全球化不僅是一個概念,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個現象過程。當前,科技合作的不確定性在增加,溝通與合作是面對全球化被強調的高頻詞。
“第五代移動通信是全球合作的結果,但這一成果能否真正在全球開花結果,并從數字化轉型中惠及全球人民,是我們今天面臨的挑戰。”8月31日,在世界5G大會“全球5G科技合作論壇”上,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主席、俄羅斯航天科學院外籍院士龔克首先表示。
科技部副部長湯米在致辭中表示,全球正在掀起5G增強技術研發和產業布局的新熱潮。在中國,隨著網絡建設的大規模推進,5G作為新基建的頭部,正在交通、物流、能源、醫療等領域的數字化轉型場景中使用。
“我們重點探索5G垂直行業應用的二次開發技術體系,開展5G增強技術標準、設備研發、實驗研究,提升5G垂直行業應用的適應性,解決5G擴頻問題,覆蓋增強發展。”Tommy表示,5G將點燃數字經濟的火焰,讓互聯網、工業互聯網、人工智能發展得更好,惠及所有人。5G還將使現有網絡容量提升10倍以上,推動全球企業數字化轉型。高速低延遲網絡將成為數字經濟的基礎。
“5G商業化以來的發展勢頭超出了我們所有人的預期。”高通技術許可業務和全球事務總裁亞歷克斯·羅杰斯(Alex Rogers)表示,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70多家運營商已經推出了5G服務,260多家運營商正在投資部署5G。網絡部署的速度呼應了5G終端出貨量的強勁增長。高通預測,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將接近5億部,預計2022年將超過7.5億部。僅僅一年后的2023年,全球5G連接數有望超過10億,比4G快了兩年。
亞歷克斯·羅杰斯認為,根據分析師的預測,5G將在2035年創造超過13萬億美元的全球經濟產出和超過2000萬個工作崗位,其中包括中國的數百萬個工作崗位。全球標準化技術推動了5G的快速發展,并幫助移動技術取得了廣泛的成功。
他表示,如果不同地區的標準不同,移動技術無法達到目前為止受影響的規模和范圍,競爭標準會導致運營問題,增加運營商和消費者的設備成本,使全球市場拓展更加復雜。“5G的發展證明,對于跨地區、面向整個生態系統的公司來說,繼續專注于全球標準是一個極其正確的選擇。”
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、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江小涓表示,5G時代才能真正實現科研、創新開發、設計服務和研究培訓體系的全球化。在開源技術和開放科學的基礎上,全球科技合作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全球創新體系。
“疫情后的世界需要更多的科技發展和科技合作。”新加坡亞洲區塊鏈產業研究院院長陳百輝表示,科技發展一直是推動世界經濟融合發展的重要動能之一。每一次重大科技發展都讓全球經濟向前邁進了一大步,同時也讓全球科技更加一體化。
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數字政府司司長朱表示,到2035年,5G將在全球范圍內創造12.3萬億美元的經濟產出,5G技術將支持智能家居、樓宇、智慧城市、云端工作娛樂、遠程醫療服務、環境監測、虛擬與增強現實、工業自動化等應用。“不少專家指出,5G發展本身具有分工協作的特點。深化合作、擴大開放是發展的必由之路...我們希望中國企業積極參與全球5G網絡的建設和應用,包括發展中國家。一起分享5G發展成果。”朱對說道。
湯米強調,5G時代高度互聯,各國高度依賴,開放合作是不可阻擋的趨勢。我們始終堅信,科技開放合作是大勢所趨,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。中國將始終重視全球視野下的科技創新,積極推進全球創新網絡建設。租用服務器可咨詢夢飛云idc了解。